气体巨行星形成不是因为“温度不高不利于岩石凝聚”,不如说是类地行星所在区域因为温度高和恒星风相对强,容易把氢、氦、甲烷等气体或者说挥发物给蒸发逃逸到太空,然后被恒星风(质子和电子流)给吹走。关于气体巨行星内部,以木星为例:传统观点认为内核是岩石和金属氢、液态氢、氦构成。如果你坠入气体巨行星,而且能承受难以想象的高压、高温(可能高达50000摄氏度,比太阳表面还热),那可能会看到一望无际的液态金属氢、氦的海洋(在超高压下不会沸腾,如同高压锅,金属氢有液态形式也有固态形式)。注意这些只是推测,毕竟没有探测器能抵达木星深处,所以下面图里的木星内部结构推测模型有差异。
有很多人疑惑木星内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会不会点燃氢的核聚变?答案是不可能,要让氢开始质子链核聚变反应的条件非常的苛刻,木星内部的压力和温度远远不够点燃氢。有一种介于气体巨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叫褐矮星(Brown dwarf),质量通常为木星的20-75倍,和气体巨行星最大的不同是因为其内部压力更大、温度更高已经能点燃要求相对低得多氘、锂7核聚变了,然而还是不够点燃氢本身。所以褐矮星输出的能量跟恒星的质子链聚变反应相比还是很弱。木星的质量得大80倍左右才能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,还是最小的M级红矮星,当然红矮星能保持主序星状态稳定燃烧一万亿年以上,比太阳这样的G级黄矮星长寿多了。
有人想通过往木星上狂扔氢弹能否点燃木星上的氢?事实上木星也是身经百战了——木星巨大的引力经常俘获小行星、彗星,导致猛烈的撞击,人类的核武器在这些撞击释放的能量前简直是小儿科。以1993年3月24日苏梅克-列维9号(Shoemaker-Levy 9)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为例,苏梅克-列维9号彗星所有碎片撞击木星产生的能量总和大约相当于60万亿吨TNT(6,000,000 megatons)当量!!!相当于全球核武器当量的600倍!!!撞击产生的冲击波范围比地球还大!!!请参见下面3张图
我在想,如果地球上的气体在外星人看来也是有颜色的话,会不会也跟我们看到的木星是一样感觉是个巨型的气态行星呢?
上一篇:固态-液态-气态除了这三种状态宇宙中还有四中物态存在
下一篇:气态_百度百科